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073164号-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71号 电话:020-38874449
韶关是全国生态文明建设首批示范地区, 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丰富生态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广东省红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展现韶关悠久的农耕文化和厚重的红色文化,不断提高韶关市旅游产品和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影响力,推动韶关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中共韶关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通过组织网络媒体进行采风,全面推介韶关市市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和网络扶贫项目。20多家网络媒体赴韶关南雄、仁化、始兴等县(市)探访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资源,感受韶关优质农产品的魅力。
采风的第一站来到南雄市,一场以“网络直播助力精准扶贫”的农产品推介会在这里举行,近40位网络主播通过直播向公众展示南雄本地优质农产品,现场“带货”。据统计,本次直播活动全网点击量超过了500余万人次,点赞数近60万,当天交易额达50余万元,意向订单近130万元。今年以来,南雄市利用建设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县的优势,创新“电商+消费扶贫”的产销机制,致力于发展南雄当地农村电子商务,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链,精准扶贫服务示范区。从多个方面来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生态群,推动贫困村农产品变商品,显著增加贫困户收入。
推介会当天下午,记者随一众主播走进位于主田镇大坝村牛古岭的百香果产业基地。站在山头放眼望去,1000余亩百香果藤铺满了整个山坡、山坳。主田镇副镇长王玉杰介绍,记者眼前这1000余亩百香果,全部是去年年初通过土地流转后引入具有专业管理团队和多年市场经验的新惠农公司开发种植。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租金+务工+分红”的经营合作模式,面向土地流转农民和贫困户发放租金22万余元,带动就业80多人次,其中贫困户20多人次。
产业扶贫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计。在“电商+”这一条产业扶贫路上,南雄还在不断做出新尝试,近期又创新推出“扶投公司+电商+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打造标准体系,将扶贫产品统一交由扶投公司进行认证、由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设计LOGO和包装。此外,该市还融合“文化+”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打造大湾区高端优质“果盘子”;融合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姓氏文化,打造特色品牌,并将品牌做大做强。据统计,目前南雄已培育出“金友米”“灵潭腐竹”“角湾蜂蜜”“驿稻虾”“驿稻米”等10余个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叫得响的特色品牌。
采风的第二站走进始兴,来到红围、八一村等红色革命遗址。红围是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办公旧址,位于始兴沈所镇沈北村,抗日战争时期,广东省委办公机关于1940年7月辗转迁入红围。整座围楼是用鹅卵石、糯米、红砂岩的砂浆砌成的,整体呈现淡红色,因而当地百姓就称之为“红围”;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因为在1940年-1941年期间,这座围楼作为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的办公旧址,在指挥广东抗日战争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重要的红色指挥所,是名副其实的“红围”。
八一村原名“外营”村, “外营”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清朝咸丰四年(1855年),村民陈国光追随太平天国反清的壮举,到民国15年(1926年)就开始进行革命活动的陈培兴,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由外营村陈大梅、陈大湖等人组织成立的外营抗日自卫队,以及解放战争中众多村民英勇不屈的悲壮史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全村参加风度大队和游击队及地下交通工作的共有75人。其中革命烈士24人,震惊省内外殉难军民达112人的“外营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1950年,为表彰外营村人民的革命功绩,纪念在“外营保卫战”中壮烈牺牲的革命同志和殉难同胞,始兴县人民政府决定把外营村授名为“八一村”,赠“光荣之村”牌匾,并修建了革命烈士墓,后又把该村列为革命老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采风的第三站走进仁化,参观了铜鼓岭烈士纪念碑、红军长征纪念馆、石塘镇双峰寨等。
铜鼓岭革命烈士纪念园,位于城口镇南面厚坑村辖区(106国道旁)铜鼓岭战斗遗址处。仁化城口铜鼓岭阻击战,是红军长征入粤后的一次惨烈战斗,红军以牺牲一百多名指战员的代价,突破敌人精心设置在城口一带的第二道封锁线,为红军西进创造了条件。解放后,为纪念这次战斗,缅怀牺牲的红军烈士,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纪念碑,供后人瞻仰。2008年规划建设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纪念园,并修缮了纪念碑。
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是2017年4月经中办批复同意设立的广东省内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纪念馆。该纪念馆依托红军长征过境粤北并留下丰富红色遗迹资料的史实,旨在将分散在粤北地区的各类红军历史文物、文献纳入加以保护,形成一个以纪念馆为中心辐射全省的红色教育基地,以更好地开展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军史教育。
纪念馆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口镇,规划用地面积19.02亩(12680.06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楼高二层,每层高5.8至6米,包括序厅、展厅、藏品库房、报告厅、多媒体中心及纪念广场等。纪念馆设计以圆型作为建筑主体构图,整体基底步步递进,屋面层层升起,形成“向前向前向前、向上向上向上”的积极拼搏进取的趋势,契合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伟大长征精神。主馆以“穿越封锁”为形象符号做成纪念碑式标志,顶立红五星,犹如镶嵌在粤北红土绿地碧水间的红色星火,激励我们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主题陈列《长征·粤北突围》全方位地展现了南昌起义军余部、红军主力部队转战粤北、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相依鱼水情谊。
双峰寨地处石塘镇石塘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95年),由李德仁为首的大地主等筹建,费金三万,前后用了十六年时间建成。是广东地区现存最大及最完整的城堡式碉堡。双峰寨不但是个古城堡,在大革命时期,它还是农会与反动派作斗争的红色堡垒。1928年农历二月初八,国民党第七军二十一师师长吕焕然带领了一个团,纠集当地地主包围了双峰寨,轰轰烈烈的双峰保卫战由此拉开序幕。吕焕然带领国民党军团先后对寨内军民发起了炮轰、水、火、土、铁乌龟等进攻,期间还以谈判的名义扣留了我方派出的谈判代表,但都一一被我方粉碎。到农历八月初二由于国民党第七军攻打双峰寨半年之久未取得任何进展,国民党派出第十四军的两个团前来换防。在敌人换防之际,黄超基,黄梅林带领游击队10多人进入双峰寨,计划将革命群众撤走,但还没来得及撤退,调来的国民党又重新包围了双峰寨,并加强进攻。架起迫击炮连续发射了360多发炮弹,结果把西南角打开了一个缺口,敌人带着竹梯发起冲锋,但寨内军民临危不惧,沉着应战,结果进攻再次被粉碎。在这场战斗中,农军先后牺牲了400多人,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双峰寨。双峰寨保卫战被当时广东省委誉为“广东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为了充分发挥双峰寨的传统教育作用,1995年5月,被韶关市政府列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7月1日,被省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