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073164号-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71号 电话:020-38874449
包仕国 卢黄熙 戴伟雄
摘 要:广东自近代以来上演了一系列重大革命事件和军事事件,成为广东红色文化的源头活水。文章对广东红色军事文化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深入挖掘其精神特质和时代价值,有利于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
关键词:广东;军事文化;红色基因;资源评价
广东自近现代以来,从未缺席过任一重大历史事件,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抑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英勇的南粤人民谱写了一曲曲革命赞歌,也抒写着春天的故事,从而积淀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红色军事文化自有其特殊的形成脉络和内涵,深入研究和挖掘广东军事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广东红色军事文化的生成
(一)鸦片战争军事文化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以及广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的序幕。在伟大的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中,涌现出一批可歌可泣的事迹和英雄人物。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民族英雄,他于1839年6月下令将所缴获一万九千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公开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心和反抗侵略的坚决精神,标志着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坚贞不屈、保卫家园的斗争精神,集中体现了鸦片战争军事文化的红色基因。
(二)辛亥革命军事文化
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把广东作为武装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中心,1911年4月27日,黄兴带领革命党人120余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直扑两广总督署,发动了同盟会的第十次武装起义——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广州革命志士潘达微收殓牺牲的革命党人遗骸72具,葬于广州郊外的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就是辛亥精神。辛亥精神正是辛亥革命军事文化中红色基因的集中体现。
(三)北伐战争军事文化
1925年11月21日,由铁甲车队和黄埔军校部分学生组成的叶挺独立团在肇庆成立,独立团共2000多人。1926年5月,叶挺率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遣队由肇慶、新会出发,挥师北伐。北伐军所向披靡,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把革命从广东推进到长江和黄河流域。其中,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不怕牺牲,战功卓著,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可见,北伐战争是“铁军精神”的滥觞,潜藏着“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团结、铁的纪律”的红色基因。
(四)土地革命战争军事文化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中共广东组织率先举起武装反抗的大旗,先后举行了包括广州起义在内的上百次武装起义。1927年12月爆发的广州起义是规模最大的,广州起义中建立的苏维埃政府——广州公社,是第一个在大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大革命时期的全国十三个革命根据地之一。东江革命根据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较早,群众基础较好,坚持斗争历程较长、范围较大、影响较深的全国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之一。1927年11月中旬,东江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苏维埃政权,逐渐形成了面积达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二百多万的东江革命根据地。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坚如磐石,归根结底在于广大红军战士和广东人民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生死与共的军民团结、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
(五)抗日战争军事文化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东党组织先后创建和领导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琼崖纵队、珠江纵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粤中纵队)、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潮汕韩江纵队、梅埔韩江纵队等人民抗日武装。这些抗日游击队统称为华南抗日纵队,到1945年8月,这支队伍2.8万余人和民兵30.6万人的强大队伍。华南抗日纵队在华南敌后战场对日、伪军浴血奋战,先后抗击和牵制日、伪军15万多人,对日、伪军作战3800多次,歼灭日、伪军2万多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同时也支援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华南抗日纵队被朱德同志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华南敌后战场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三大战场”之一。肇始于抗战时期的“广东精神”鲜明地体现“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的“抗战精神”。
(六)解放战争军事文化
全面内战爆发后,1946年11月,中共广东区委作出“恢复武装斗争”的决定,1947年4月,广东区党委把华南地区划分为粤桂边、粤桂湘边、粤赣湘边、闽粤赣边、琼崖、滇桂黔边和粤中7个战略单位,先后创立了粤赣湘边等7个纵队。这些纵队骁勇善战,在南粤这块土地上不仅成功在反“清剿”,而且牢牢建立起战略基地,与南下解放军会合,共同完成解放全广东的历史任务。
二、广东红色军事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产生了一批著名军事人物和爱国将士
广东作为祖国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军事活剧,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军事人物和革命将领。近代以来活跃在广东的爱国志士主要有:林则徐,清末爱国政治家,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民族英雄关天培竭力协助林则徐销烟,率部与英国侵略者血战虎门时壮烈牺牲。洪秀全、冯云山,广东花县人,农民起义领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敲响了清朝的丧钟。孙中山,广东中山人,中国近代革命伟大的先行者,中华民国海陆军大元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抗战中全国阵亡200多位将领,其中广东籍有22位,如蔡廷锴、蒋光鼐、谢晋元等。以上粤籍或在粤军事人物、爱国将士在抵抗外敌侵略、反帝反封建方面都作出卓越的贡献,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军事文化资源,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好教材。
(二)涌现出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和英烈英模
在我们党90多年的革命建设历程中,产生了叶剑英、张太雷、谭平山、彭湃、叶挺、杨匏安、阮啸仙、苏兆征、邓发、周文雍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或农民运动、工人运动领袖以及英烈英模。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四大领袖彭湃、黄学增、周其鉴、阮啸仙等先后牺牲;1927年蒋介石发动广州“四·一五”大屠杀后,刘尔崧、何耀全、李森、邓培等一大批工人运动领袖的遇害。据《广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统计,自1911年辛亥革命后至1990年,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建设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在册革命烈士就有53674人。
(三)留下了众多的军事历史遗址遗迹及纪念设施
军事历史遗迹,是保存的战场旧地,或为悼念阵亡将士和记载重大历史事件而修筑的纪念馆、纪念碑等,给后人及参观者提供了学习、验证历史和凭吊先烈、寄托和平愿望的去处。进入近代以来,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黄花岗起义、护国战争,北伐战争、广州起义等都发生在这一片热土上。留下了众多的军事历史遗迹以及在遗址遗迹基础上建立的纪念馆、纪念园。广东拥有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在4189个革命遗址基础中,本课题普查广东主要红色军事文化遗产522处,其中,重要革命军事事件和机构旧址271个;战役、战斗及军事设施遗址遗迹类62外;烈士陵园、烈士墓园类47处;著名军事人物和英模英烈故居类11个;纪念园、碑(厅)类69个;纪念馆、博物馆类58个;革命标语、文字壁画等石刻类4个。这些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富含着丰富的红色军事文化基因,为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物质载体。
(四)丰富了广东海防和海洋军事文化
广东地处祖国南疆,面对浩瀚南海,有着3386公里长的海岸线,近800个面积大小不等的岛屿,100多个大中小港口,还有辽阔的管辖海域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广东在海洋军事史上地位较高,留下了大量海洋军事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广东加强了海防设施,以珠江口为防务中路重点,构筑了沙角炮台、大角炮台、威远炮台、靖远炮台、镇远炮台等11座炮台,设置大炮300多门。如凝聚历史厚重感的著名“虎门硝烟”、金锁铜关的虎门防线遗址、徐闻解放海南岛抢渡点遗迹、珠海警备区“南海前哨钢八连”、“八六”海战611号“海上英雄艇”遗物。
三、广东红色军事文化的特质
(一)数量多且分布广泛
广东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其省内军事文化资源丰富且分布非常广泛。根据广东省革命遗址普查的结果,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红色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遗址遗迹4189个,还有252处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新红色旧址”。这些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大都关涉军事文化。广东省下辖的广州市、深圳市及19个地级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代表性的军事资源,覆盖全省的东南西北。从粤北军事重镇韶关到广东最南的城市湛江;从内陆的崇山峻岭到海疆边防;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乡村都分布着一定的红色军事文化资源。
(二)区域特色明显
一是开放性。鸦片战争前后,广州市唯一对外通商的口岸,广东成为新思潮的主要陣地。历史进入新时期,广东又担当“先走一步”的历史重任,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先行地,如最早设立深圳、珠海、汕头经济特区。广东毗邻港澳,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驻澳部队多次举行军营开放日,展示军容军貌、武器装备,并进行实战表演。驻粤部队多次承办“军营向社会开放”活动。二是海外性。广东是著名侨乡、毗邻港澳,每一场革命斗争中都有海外华人华侨的参与和支持,抗日战争时期,在广东党组织的动员下,大批华侨子弟、港澳同胞青年回到广东各地参加抗日游击队。据不完全统计,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先后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就有1500多人,其中不少人担任了东江纵队的各级指挥员,许多人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三是海洋性。广东凭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性是广东军事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广东是当时对外通商区域,是外国商品及鸦片走私贸易的集散地。因鸦片贸易引发的战争使广东成为主战场之一。由于广东濒临南海,区位独特,而当今南海是多国角逐之地,军事战略地位尤为重要。自古及今,广东军事资源无不浸染着海洋特色。
(三)资源优质丰厚
广东近代以来就是开风气之先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林则徐在广东领导禁烟的斗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是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源于广东;这里有全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遗址、第一个农会组织——海陆丰农会遗址、第一军事领导机构——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截至2017年6月,广东省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3处,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9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处,广东红色旅游示范基地26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54处,还有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东江纵队纪念馆等5个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以上大都关涉红色军事文化。广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20处与红色军事文化有关,占20.4%;广东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4处,59处与红色军事文化有关,占56.7%。可见,广东的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军事文化资源不仅数量较多,更重好的是质量上乘优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华南抗日游击队[M].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1页.
[2] 陈立平.广东党组织对抗日战争胜利的特殊贡献[M].红广角,2011年第8期.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国防教育重点课题“广东红色军事文化基因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研究(项目号:GJX18ZD00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包仕国(1966- ),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国防教育。
520chinese.com